“老板,我想多拿点工资,能不能不交社保?”“这可不是我说了算,新规都摆在那儿呢!”最近,“全民强制社保”这个词突然成了热搜常客。有人拍桌子喊亏,有人眉头紧锁盘算盘。最高法刚发布的司法解释,把企业和员工的心思都搅得有点乱——到底这事是保护咱老百姓,还是又给用工单位添堵?
谁说“不缴就行”?新规亮剑,协议全作废!
不少人还抱着侥幸心理:“我自己愿意放弃,不麻烦公司。”但最新司法解释直接打脸:无论你自愿、被逼、写下承诺书,只要涉及“不缴社保”,一律无效!你以为签个字就能跳过法律红线?对不起,这回没门。
而且,如果公司真敢跟你玩漏报断缴那套,你完全可以据此解除劳动合同,还能理直气壮地要求经济补偿。不仅如此,公司要是后来乖乖把你的社保补上,还可以反手找你追回之前付过的赔偿。这波操作,可谓堵死了所有钻空子的路子。
为什么大家总觉得交不交随便选?数据揭底短视心理
其实很多人之所以纠结,是因为觉得风险离自己远。“年轻力壮怕啥养老保险?”“失业、生病不会轮到我吧?”2025年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全国范围内仍有约12%的职工存在断缴或未参保证明(国家统计局核准)。大家图眼前多拿几百块工资,却忽略了将来生病住院、退休养老时才发现口袋空空,那滋味别提多难受。
还有一点,大部分企业采用代扣代缴模式,主动权掌握在老板手里。员工为了饭碗往往不敢开口问一句:“我的五险一金呢?”这种畸形现象导致社会保险本该人人参与,却成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。
“全民强制”其实并不存在,新规只是让规则更硬气
网上不少声音喊着“以后连兼职打零工也得全员参保”,甚至有人担心自由职业者、小微企业压力山大。但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,此次新规根本没有扩大参保对象,也没否定非全日制等免缴情形,仅针对法定劳动关系做出细化规定。换句话说,该谁交还得谁交,不该掏钱的一分不用出——别再被网络谣言带节奏啦!
更重要的是,这次司法解释设计了一个“双向责任机制”:既保护员工合法权益,又避免企业因补缴而承担双重成本(比如既补钱又赔偿)。制度越完善,对劳资双方都是好事,让每个人都有安全感,也让市场少些灰色地带。据民政部白皮书披露,截至2024年底,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已达95.2%,但实际足额连续参保证明人数仅占85%左右,“半吊子”状态依然普遍,需要政策持续加码执行力。
灵活用工不是漏洞,用错方式反倒吃亏
现在不少小微公司喜欢搞外包、临时工、省人工成本。但提醒一句:非全日制用工,每天最多4小时、一周24小时封顶;外包业务绝不能沾边考勤和派驻,否则查出来一样算正式雇佣,要追溯全部历史欠账。有位做餐饮的小李老板去年偷懒省事,被稽查认定违规临聘服务员,最后不仅罚款还倒贴十几万,把两年利润都搭进去了。这教训,比什么道理都深刻!
经营困难怎么办?缓冲机制早安排上
疫情三年,各行各业日子不好过。有些企业实在撑不住按时足额给员工买齐五险一金,其实也不是走投无路。《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》明确规定,可以申请缓纳;情况特殊还能协商降低基数或者比例。而且国家每逢经济波动都会出台阶段性减免措施,比如疫情期间三险减免,就是典型例证。一句话,只要守住合规底线,总会有喘息空间,不必谈政策色变。
未来靠什么安稳养老?制度比存款更靠谱
翻看身边案例,有位78岁的李伯当初为了多拿点现金,自愿放弃医保和养老金,如今常叹“一步错步步难”。反观坚持规范参保的人,到头来哪怕退休金只有两千块,也比孤身求助亲友踏实太多。据《2025中国人口与就业蓝皮书》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大关,每年新增老人超千万。如果社会保障体系松松垮垮,将来恐怕没人能独善其身。所以,与其盯着眼前蝇头小利,不如把目光放长远,让每个人都有体面的晚景可期。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如果今天选择暂时逃避,为何相信明天会有人替我们兜底呢?#百家号银发科技#
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永信证券-炒股如何加杠杆-专业配资-配资平台APP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